編織的密度與試織片
編織的密度是什麼?
在編織教學中通常都會看到所謂的密度(英文稱作gauge)資訊,這是什麼意思呢? 密度指的是一個範圍內的針數與段數(或圈數),比如說海面倒影漁夫帽的密度是「12.5針15圈(10cm 短針)」,意思就是海面倒影漁夫帽的短針區塊,每10×10公分有12.5針與15排針目。
密度重要嗎?
看你要製作的是什麼,因為密度會影響成品的尺寸大小。如果要編織的是非穿戴物,比如說編織娃娃、裝飾,密度大一點或小一點,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是編織衣物或帽子,密度的不同可能就會導致成品太大、太寬鬆,或太小、穿不下。 因此在正式編織穿戴型的衣物前,都應該先進行編織試織片(swatch)的步驟,來確認自己編織的織片密度符合教學中提供的密度。
編織試織片的原則
- 不要織太小片:編織一片試織片,至少應該超過10×10公分,越大的試織片,測量出來的密度會越準。因為邊緣針的密度通常比較不準,實際上大約會編織15×15公分,並測量中間針目比較平整的區塊。
- 根據織物的編織方式選擇片織或圈織:如果要編織的物品是片織,則試織片就以片織的方式,翻面來回編織。如果是圈織,則將線材從背面渡線,或是每段都剪線,每段都面對正面編織,模擬圈織的方式編織出試織片。
- 務必清洗、晾乾再測量:編織完試織片之後,將試織片下水清洗,平放等到完全晾乾,才能開始測量密度。因為下水後,線材可能會收縮或舒張,下水前後的試織片密度會不一樣。
- 確認密度接近再開始正式編織:測量密度後,如果密度與教學中的密度不同,就改變針號再鉤織一次試織片,再重複一次清洗、晾乾、測量的步驟,直到試織片的密度接近教學中提供的密度,再開始正式編織。
試織片的目的
編織衣物前,先織試織片的過程能確保您編織的成品與該教學預設的尺寸盡可能相近,是編織穿著類衣物時非常重要的步驟。
試織片除了是確認密度的必要方式,也可以在試織的同時看看編織物的質地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多色的編織物,也能在這個時候確認顏色的搭配。
例外
如果要編織的是草帽,使用的是紙線,沒有下水後密度改變的問題,因此我喜歡直接開始正式編織,一邊編織一邊測量確認密度差不多,如果密度差太多,需要重新拆除編織時,也會在一開始的帽頂圈織時就發現。